曾被网友称为“脑洞大开”的马来西亚神剧《美丽新世界》里 , 有这么一个单元故事:
未来的法律规定“子女犯错 , 父母有罪” , 若子女犯了法 , 教育部将宣判父母失去合格资格 , 必须到劳改营重新接受教育 , 学习如何为人父母 , 通过考试还能为子女减刑 。
一对夫妻 , 被通知他们的儿子犯了“恶意伤人罪” , 孩子入狱 , 父母也因而入营 。 可他们怎么也想不通 , 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会杀人 。
要知道 , 儿子从小到大都是“别人家的孩子” , 成绩优秀、性格乖巧 , 是夫妻俩的骄傲 。
可通过调查却发现 , 真相远比想象中更残酷:
儿子在学校交了一个女友 , 是公认的“不良少女” , 他一直不愿公开女友的存在 , 女友怀孕了他就联合好友一起拍摄女孩的不雅视频来进行威胁 。 好友良心不安想自首 , 暴怒的儿子在他身上狠刺了十几刀 , 被女友举证为“暴力狂” 。
看到犯罪录像那一刻 , 夫妻俩犹如五雷轰顶 , 错愕之中才开始反思:我们是不是给的太多了 , 还是因为给的太少?
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做《镜子》 , 很多人解读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 父母的认知、言行都对孩子有着重要影响 , 像一面镜子一般引导孩子成长 。
而我认为 , 完整的解读还应该包括另一个角度:孩子也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 孩子出现的问题 , 可能映照出父母或家庭存在的问题 。
关键是 , 父母能不能意识到 , 或者愿不愿意承认这一点 。
”傲慢“的父母
这里的“傲慢”没有贬义 , 呈现的是大部分父母陷入无意识的一种状态:盲养 。
全国妇联调查显示 , 50%的家长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 , 多数父母存在不同程度的养育焦虑 。
由于缺乏正确的养育理念和指导 , 很多人面对初为人父人母的惶恐不安 , 大多会选择最熟悉的方式来养育孩子 , 往往是自己曾经“被养育”方式的主体复刻(或者是过度补偿) 。
于是 , 上一代在养育过程中所犯的错误、所造成的创伤 , 就可能经由自己 , 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 。
未经审视和思考的教育 , 最可怕之处在于犯错而不自知 , 甚至会因为孩子表面的优秀而自喜 , 直至问题爆发 。
此时可能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父母 。
第一种是 , 直面问题 , 反思和承担自己的责任 。
家庭系统理论认为 , 孩子的问题 , 就是家庭问题的折射 。
比如孩子脾气暴躁 , 情绪反复无常 。 如果父母能透过“问题”去分析本质 , 就会发现问题并不是孤立的 , 可能是家庭环境给他的安全感不够 , 也可能是父母本身的脾气就很急躁 , 属于家庭系统性问题的延伸 。
这个“上帝视角”能给父母带来很多新的思路和灵感 , 有可能及时阻断一些原生家庭问题的继续发酵 。
文章图片
第二种是 , 逃避问题 , 企图把孩子的问题分裂出来 , 让其自行“背锅” 。
前段时间 , 鹿道森事件在网上激起千层浪 , 5000多字的遗书描述了他从小经历的苦难 , 其中原生家庭所占的比重非常高:焦虑强势的母亲、暴躁缺位的父亲、被忽略的自己长期遭受粗暴的情感对待 , 即使被校园霸凌也依旧被漠视 , 感受不到爱和温暖 。
“面对新的环境、新的群体 , 我的不安又该放在何处 , 我该怎么融入一个新的群体?没人关心过……只是因为小的时候看起来像女孩子 , 我在学校就要被霸凌 , 语言暴力 。 我家里人总说我不爱说话 , 不喜欢打招呼 , 可是从没人去想过一个人会变成这样的原因 。 ”
推荐阅读
- 教育部|终于轮到高中生“减负”了,教学进度将大幅调整,教育部已有通知
- 教育部|吕梁市教育局通知:做好寒假期间“双减”工作
- 文化|教育部支持106所高校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 教师|教育部通知:禁止高中提前“结课”,同时教师也迎来“好消息”
- 大学|教育部下达“3个新通知”,高中生难度或将提高,愁坏了许多父母
- 非法|教育部:2022年持续打好双减攻坚落实战
- 高校|大学中“烧钱”的专业,普通家庭学生要慎选,就业也或成难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把爱带回家】工会送法到家 让孩子健康成长
- 高素质|教育部:2022年持续打好双减攻坚落实战
- 返乡|寒假到来大学生能否返乡?教育部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