窍门|李希贵:?老师产生职业倦怠,并不是简单的工资问题( 二 )


至于办学窍门 , 我觉得没有窍门 。 我做到的只是在学校管理过程中 , 尽量“往后退”——学生能解决的事 , 尽量不让教师解决;教师能解决的 , 尽量不让干部和校长解决 。 也就是说 , 发现别人的智慧 , 用别人的智慧去推动学校的发展 , 这是算“偷懒”还是窍门呢?

窍门|李希贵:?老师产生职业倦怠,并不是简单的工资问题
文章图片

所有的改革都应站在激发学生、激活教师的立足点上
其实 , 我没有什么特别的办学思想和教育思想 , 现在十一学校的改革也没有任何口号 。 长期在学校工作 , 我们主要多了一些对“人”的思考 。 20世纪90年代末 , 当时教育部召集我们编写《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 , 有人提议把“以学生为本”写进去 , 但几经斟酌 , 最后还是中庸地改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 这足以说明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 , 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
如果我们的教育不能从根本上明晰自身培育“人”的价值 , 特别是缺少对每位学生成长的关注 , 对每位学生未来幸福人生的关注 , 任何理念、思想、技巧、方法、模式都毫无意义 。
非常幸运的是 , 我小时候读了很多哲学著作 , 读到很多关于人的追问: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为什么在这个世界上活着……正是这些追问帮助了我 , 让我发现 , 这个世界之所以存在 , 还是因为“人”的问题;之所以组成了一个社区 , 形成了一个国家 , 都是为了“人”的安全和幸福 。 因此 , 关注学校中每一个“人”的发展和幸福 , 是我在办学中一直思考的问题 。
记得有某个区域要进行教育综合改革 , 负责人问我有什么建议 。 我告诉他:“不要为了改革而改革 , 你所有的改革 , 如果离开了学生和教师的发展 , 那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 ”现在 , 很多学校和地区提出一些让人耳目一新的教育口号 , 这本是无可厚非的 , 但我希望前提都是站在激发学生、激活教师的立足点上 , 都是以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为根本目的 。
来源: 当代教育家传媒、 光明社教育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