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学校如何科学布置作业
█“双减”在行动 采访人员观察
9月开学后 , 家住宁波的家长史女士松了一口气 , 随着“双减”政策落地 , 学校课后托管的开展 , 上四年级的大儿子在学校就能完成作业 , 回家后跳绳、踢球、跑步 , 孩子更活泼了 。 而在暑假时 , 史女士还为孩子的暑期作业量大而犯愁 , 更不用提上个学期每天放学后两小时的作业辅导 。 “过去辅导作业‘鸡飞狗跳’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 亲子关系也更和谐了 。 ”史女士高兴地说 。
随着《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落地 , 各地多措并举落实“双减”要求 。 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培养习惯的重要载体 , 也是教师了解学情、完善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 。 作业何以成为负担?学校、家长该如何配合 , 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采访人员进行了采访 。
小作业何以成了大问题
今年4月 , 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 , 明确提出学校要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 , 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 , 初中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90分钟;切实避免机械、无效训练 , 严禁布置重复性、惩罚性作业;教师要对布置的学生作业全批全改 , 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不给家长布置作业等 , 被称为“作业十条” 。
在不久前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首届全国教育科普论坛上 ,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殿军表示 , 作业不是负担 , 学校应切实以作业管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
“在制度不变的情况下 , 管理者应该思考如何将作业的作用发挥得更好 。 ”王殿军说 , 作业是教师了解学生、学情的重要手段 , 不能“假以人手”让家长、助教代批 , 必须由任课教师亲自批改 。 同时 , 要提高作业质量 , 减少重复、机械、枯燥的作业 , 学校要将作业作为课题 , 研究设计出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作业 。
中国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李铁安用量大、质低总结一些学校在作业布置中存在的问题 。 “‘量大’ , 很大一部分来自课前预习的作业;‘质低’ , 主要体现在系统化不够 , 各科作业相互割裂 , 部分教师简单留作业 , 为了作业而作业 , 起不到查漏补缺、巩固重点难点的作用 。 ”
“量大、质低的根本原因是没有以学生为本位 。 ”中国教育科学院副研究员刘巧利分析 , 直接原因是一些教师对作业认识不到位 , 没有把它作为教学设计中的重要部分 , 从而导致作业粗放 , 不精细、不精准 。 同时 , 为了提高成绩 , 布置“大礼包” , 各种习题册、资料、材料 , 让学生重复练习 。 此外 , 学科之间缺少整合 , 尽管单科量不大 , 但六七科加在一起总量很多 , 再加上课外辅导班的作业 , 让学生不堪重负 。
【设计|学校如何科学布置作业】把作业管理作为提质增效的突破口
今年 , 北京市海淀区曾在全区层面对12个学科的作业布置情况进行了调研 , 结果发现 , 作业的系统化不够 , 教师对作业的功能理解不到位 , 确实存在机械、重复的问题 。
“作业的设置要系统化考量 , 要对各个学科进行整合 , 从综合性、育人效果上设置作业 。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助理马耀国说 , 可以将作业分为复习巩固类、拓展延伸类、综合实践类三类 , 从整体内容和时长上进行统筹设计 , 防止每科看起来时间都不长、加起来就得几个小时的情况 。
“控制总量、提高针对性 。 ”家长史女士建议各地教研部门和学校教师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 尤其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设计作业 , 预布置的作业教师要提前做 , 并不断发现问题、改进问题 , 在实践中增强作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 同时 , 针对不同学生实行分层作业 , 增强个性化和多元化 。 比如 , 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只做基础题型 , 学习基础中等的学生可以在完成基础题型的基础上挑战有难度的题型 , 而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直接做有难度的题型 。
推荐阅读
- 质量|学校有规模,教育才有质量,解决乡村“麻雀小学”问题,刻不容缓
- 幼儿园|青岛18所学校拟被认定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名单)
- 赵倩|课后服务让寒假暖意融融——柳林县新希望学校开展寒假免费课后服务
- 设计|变作业“痛点”为学生成长“亮点”
- 习作|思维有广度 下笔如有神
- 在未来|北京鼎石学校心理顾问傅晶:“韧劲十足”的孩子,才能在未来走得更远
- 大树|7个交互式景观设计,赋予校园新的生命力
- 清华大学|海报时评丨名校毕业生选择进“体制”,该如何正确看待?
- 师资|青岛海大剑桥国际学校怎么样,真实情况和网上的好口碑相符吗?
- 西北大学|普陀这些学校荣获市级荣誉!看看有你的母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