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计划( 二 )


基本学情:本届高三共有12个理科班 。学生目前的实际情况:由于高一课时少 , 导致化学必修1和必修2两本书上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学生掌握得差 , 对物质的性质基本上没有什么记忆了 , 而这部分内容在高考中占有重要比例 。高二基本已完成教学内容 , 高三一开学就进入第一轮复习 。高三化学总复习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对已基本掌握的零碎的化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加工 , 使之规律化、网络化;对知识点、考点、热点进行思考、总结、处理 , 使学生更扎实、更系统地掌握知识 。要做到这些 , 一是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 , 二是要深入研究近年来的高考试题及出题特点及归律 , 三是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针对性的复习计划 。
复习目标:帮_生对已基本掌握的零碎的化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加工 , 使之规律化、网络化 。通过对知识点、考点、热点进行思考、讨论、总结 , 初步让学生构建整个高中化学的基础网络 , 基本养成正确审题、答题的良好习惯 。
二、复习策略
1、加强高考信息的收集、分析、交流
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 , 重视对历年高考试题的分析、比较;定期查阅各种专业杂志 , 还可上网查阅;加强与专业科、其他年级及兄弟学校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 。积极参加备科小组和课组教研活动 , 认真研习 , 并结合学校实际贯彻执行 。

2、紧握课本 , 以不变应万变
高考试题万变不离其宗 , 追根还源于课本 , 从课本知识点能力考查衍生而来 , 高考知识体现课本内容 , 最终落脚点还是课本 , 所以切不可舍本求末 , 重教辅轻教材 。
高考备考复习一定要依托于课本 , 降低重心 , 淡化“热点” , 立足基础 , 回归教材 , 抓主干知识 , 建立知识网络 , 脚踏实地完成教学任务 , 全面落实教学大纲的要求 , 对考纲中每个知识要认真落实 , 把握相关知识的内涵与外延 , 形成坚实的知识体系 , 以不变应万变 。
高考要求的化学主干知识为(16条):(1)化学计量及阿伏加德罗常数(2)电解质溶液(pH、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等)(3)氧化还原原理及其应用(电化学)(4)典型的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钠、铝、铁)(5)典型的非金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氯、硫、氮、硅)(6)原子结构(7)元素周期律、周期表、化学键(8)化学反应与能量(热化学方程式)(9)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10)同分异构(11)烃及其衍生物(12)糖类、蛋白质、油酯(13)有机合成材料(14)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操作(15)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制备(16)化学实验设计要注重规范、落实细节 。
3、抓好基础、全面复习
复习中 , 要在打好基础上下功夫 , 把注意力放在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上 , 不要猎奇 , 不要搞“偏、难、高”的内容 。对于大纲不要求的内容 , 要坚决删掉 。要把注意力放在抓基础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及关键上 。注重语言描述的准确性、规范性、科学性、完整性 , 确保基础知识不丢分 。
4、优化复习方法 , 提高课堂效率
提高课堂效率是一直以来我们所追求的目标 , 在复习阶段如何能够提高课堂效率 。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一般按课本章节复习 。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复习要详细具体 , 因为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的复习在整个化学复习中起着奠基、支撑的重要作用 , 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不过关 , 后面的复习就会感到障碍重重 。因此 , 必须切实注意这一环节的复习 , 讲究方法 , 注重实效 , 努力把每一个概念及理论真正弄清楚 。
对元素化合物综合复习 , 非金属按单质——氢化物——氧化物——酸——盐顺序复习 , 金属按单质——氧化物——碱——盐顺序复习 。学习具体的单质、化合物时既可以“结构(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性质(先共性 , 再特性)→用途→制法”为思路 。又可从该单质到各类化合物之间的横向联系进行复习 , 同时结合元素周期律 , 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 , 宜粗不宜细 。有机物不按节复习 , 按块复习 , 烃——烃的衍生物——糖类、油脂、蛋白质——合成材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