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学科教学总结 初中化学学科教学方法( 三 )


三、把握程序
教学程序的安排要合理、灵活,避免公式化,老一套 。在教学过程中,紧紧抓住学生,让学生围绕教师的指挥棒转动,这就是宗旨 。因此教师应根据每节课的内容,寻求一种合理的教学程序,做到凝而不死,散而不乱 。化学本身就是生活现象的体现,知识性强,趣味性浓,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抓住这一学科特点进行教学 。
1、引入新课
好的引入,能很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使学生的思维紧紧地吸附在教学内容上 。例如:在教学《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节时,一开始,便向学生展示:一只小猫安然无恙地蹲在下面烧有火的地板上;一只放有鸟的笼浸没在水中,小鸟仍然蹦蹦跳跳,快活之极……等课件,一下就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同学们的思维一下就融入到化学世界中,达到了“首映效应” 。
2、创设情景
创设一个好的教学情景,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发展、求知欲的形成 。例如:在教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节时,为了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一氧化碳的毒性,询问学生的生活体验,并讲述了学校某班的六位女生,冬天在房间里用蜂窝煤炉取暖时,险些中毒身亡,这样学生就急于想知道一氧化碳为什么会使人中毒,从而创设了一种求知氛围,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
3、探求知识
课堂教学的中心就是探求知识,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取知识,主动质疑解疑,相互合作,共同提高的过程 。该过程中,教师不要将学生束缚死,应该留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大胆放手,让学生提出假设,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集思广益,尊重学生创造精神 。例如:在教学《燃烧和灭火》一节时,引导学生列举平时见到的燃烧现象,并说出日常生活中是怎样灭火的,于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提出的问题,学习新知识,收到了好的学习效果,提高了学生探求知识的能力 。
4、活动探究
就是在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动手能力,获取新知识的重要手段 。例如:在学生明白了燃烧的概念以后,教师让学生演示燃烧的镁带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该现象是不是燃烧,这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 。学生就会积极思考,激烈讨论,以极大的求知热情寻求其他实验的合理方案,这样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活化,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
5、反思评价
反思评价,是学生的知识得以固化的重要过程,学生在学习中或多或少将存在一定问题,因此,教师要对照学习目标制订多种方案,解决矫正学生存在的问题,其中,练习是这一过程的重要途径,不但可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受到检验,得到巩固,还可使学生学过的化学知识得到活化,产生迁移 。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探究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还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课堂内练重点内容,课外练系统知识,练易错、易忘、易混淆的知识点 。例如:在教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节时,出示习题:实验室有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瓶气体,能用几种方法鉴别它们?学生根据学过的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用了四种方法进行鉴别,并进行了实验操作,这样,学生学的知识既得到了巩固,同时知识又转化成了能力 。
常用的初中化学教学方法
一、 通过化学史教学感悟科学方法
自然科学的思想和研究方法是在科学家们长期的科学实践中,逐步摸索、积累、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他们的思想方法、研究方法和创造思维,具体体现在他们探索自然世界的足迹之中 。化学发展史能充分展现科学发现的过程,为化学科学方法教学提供生动而丰富的材料,使学生更全面而系统地体会科学方法 。
中学化学教材中涉及如拉瓦锡、卢瑟福、侯德榜、门捷列夫等众多中外化学家,他们所运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和精妙绝伦的实验构思,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科学方法教学素材 。例如,卢瑟福的原子结构行星模型很好地解释了 。粒子散射实验,标志着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征程迈进了一大步 。他所采用的实验、模型的科学方法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又如,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可以提供这样的素材:17世纪时,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在敞口的曲颈颤中加热金属汞,发现加热后质量增加了,他得出结论,反应后物质质量增加 。事隔百年后,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重做了密闭曲颈颤中加热金属汞的实验,他发现密闭时称量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