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安全小常识 训练小常识( 二 )



3、落地的技巧:投篮时能不跳高就不跳高,根据防守的情况决定跳多高 。不论什么情况下尽量避免侧向飞时落地,落地时要么是正面,要么是背面,落地时决不要让脚进行横向的缓冲 。
一旦落地不稳,干脆打个滚,或者摔下去,擦伤总比扭伤来的轻,不要强行稳定身形,那可能就会造成扭伤 。不要把冲进人堆进球当成多么拉风的行为,万一受伤,你会哭着说:如果上天再给你一次机会你会选择原地投篮 。
在空中被撞到或者过度后仰,没法正常落地时,腿上不要用劲,让它们放松的触地,这时应该让脚跟着地,并立刻团身倒地,这样不易扭到脚,也不会摔得太重,向后倒时手不要试着去撑地,很多人就是因为这个而造成手腕受伤,甚至骨裂,那样你就别想好好投篮了 。向后倒手干脆去抱头,避免脑袋摔到就好,拱起的背部可以自然的缓冲落地的冲击 。
虽然可能会一时摔得透不过气来,但是不会有严重的伤害 。戳手指,预防起来很简单,做好准备活动,十指张开用点力合十,注意好大拇指的活动 。
打球时不要总想着断球,绝佳机会再出手断,否则盲目的冲前断球,不但容易被过,还容易戳伤手指 。另外时刻把手指张开,做好接球的准备,很多戳伤都是没准备好的时候球突然传过来而砸伤的 。
膝伤,膝伤是很常见的,常见的就像把膝盖读成“七盖”的情况似的 。尤其是很多弹跳不错 。
突破犀利的年轻人,常常觉得膝盖痛,有的在髌骨下方,有的在膝盖一侧或两侧 。1、跳跃膝,这是十分常见的伤病,痛点在髌骨下方,髌骨就是膝盖前面这块俗称膝盖骨的东西 。
这是跳跃过多,膝盖的软骨承受了太多力量造成的 。有这问题的往往是弹跳较好,体重不小的朋友 。

要避免,首先落地时要做好缓冲动作,也就是屈膝,过多的硬着陆必然会对膝盖造成损坏 。有些人有这问题是因为弹跳力的锻炼不均衡所致 。
见到许多孩子都希望有麦迪那样细长的小腿,而把锻炼的重点放在小腿上,而不希望大腿粗壮起来 。这是错误的想法,小腿对于弹跳固然重要,可其实弹跳力更多的取决于股四头肌,也就是大腿前面的肌肉,这也是负责落地缓冲的主要肌肉 。
如果该肌肉锻炼的不好,更容易产生跳跃膝 。跳跃膝如果不及时处理,会造成可怕的损害,膝关节软骨受损的话可是极难恢复的 。
所以一旦发现自己膝盖下方疼痛,就要立刻停止运动,静养一段时间(唯一的治疗办法),然后加强锻炼腿部肌肉,并注意自己的落地缓冲动作 。2、扭伤,膝盖扭到会伤及十字韧带,这点要是坏了,基本上运动生涯就报销了 。
我见过很有灵气的球手就是因为膝盖而废了,而主要原因就是动作太“扭曲” 。我是指此人突破动作有点吉诺比利的味道,从人缝里挤过,再扭曲的起跳……在发力加速或起跳时,膝盖往往不是处在正常的弯曲状态,而是稍有扭转 。
这会造成慢性的损伤,久而久之就会变成玻璃腿,想想过去的便士和前些年的卡特,多多少少都有这方面的原因 。所以不要让膝盖在有扭转的情况下用力,这是技术动作的基本原则 。
另外不要再往人堆里挤了,那样因为碰撞而导致膝盖受伤的可能会大许多 。多试试用配合 。
一. 不宜立即蹲坐休息:健身运动后若立即蹲坐下来休息,会阻碍下肢血液回流,影响血液循环,加深机体疲劳 。
剧烈运动时血液多集中在肢体肌肉中 。由于肢体肌肉强力地收缩,会使大量的静脉血迅速回流到心脏,心脏再把有营养的动脉血压送到全身,血液循环极快 。
如果剧烈运动刚一结束就停下来休息,肢体中大量的静脉血就会瘀积于静脉中,心脏就会缺血,大脑也就会因供血不足缺氧而出现头晕、恶心、呕吐、休克等症状 。该情况多见于那些运动量比较大的活动,如长跑 。
正确的做法是在每次运动结束后,多做一些放松、整理活动,如慢行,舒腿等.二. 不在大汗淋漓时洗冷热水浴(或游泳):运动后大汗淋漓时,体表毛细血管扩张,体内热量大量散发 。此时若遇冷水则导致毛细血管骤然收缩,易使身体的抵抗力降低,而引起疾病 。

若此时马上洗热水澡,就会增加体表的血流量,引起心脏、大脑供血不足,有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危险性 。三. 不“省略”整理活动:每次运动后感觉心力俱乏时,应适宜的放松,如徒手操、步行、放松按摩等,会有助于消除肌肉的疲劳,快速恢复体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