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国和蜀国 巴国( 二 )



楚惠王十二年(公元前477年) , 巴国再次伐楚 , 包围了楚国的鄾邑(湖北省襄阳市) , 同年三月 , 楚国派出了三位一流的将领:公孙宁、吴由于、薳固在鄾地击败了巴国军队 。巴国损失惨重而国力大衰 , 退出汉水流域 。对此 , 在笔者看来 , 这场战役可以视为巴国由盛转衰的重要转折点 。在这场战役之后 , 巴国的疆域明显缩水 , 根本不能和旁边的秦国、楚国相提并论了 。基于此 , 不管是秦国还是楚国 , 都具备了一举消灭巴国的实力 。

巴国和蜀国  巴国

文章插图
魏武侯九年(前387年)左右 , 吴起遭到谗害 , 于是离开魏国 , 向南投奔楚国 。楚悼王任命吴起为宛城太守 , 一年后升任令尹 。担任令尹后的吴起在楚国国内进行了“吴起变法”  , 在吴起变法之后 , 楚国的整体实力得到明显增强 , 也拥有了继续对外扩张的能力 。
于是 , 战国中期以后 , 楚国向巴国大举进攻 。楚国不断向西进逼 , 巴国步步败退 , 接连丧失了大片领土 , 长江一线也被迫退守鱼复 。对此 , 《华阳国志·巴志》介绍巴郡时言:“巴楚数相攻伐 , 故置扞关(今重庆奉节)、阳关(今重庆涪陵)及沔关 。”可见巴郡有三处关卡 , 都为巴国防御楚国而设 。在春秋初期 , 巴国还能够主动进攻楚国 。但是 , 在战国中期 , 巴国只能勉强防守了 。
楚宣王九年(公元前361年) , 巴国南部江山——黔中之地(重庆涪陵区、重庆黔江区)被楚国攻占 。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 , 楚国大军的进攻方向很明确 , 就是冲着巴国第二大盐泉来的 , 因此 , 攻占巴国黔中之地 , 也就意味着完全占有伏牛山盐泉 。
巴国和蜀国  巴国

文章插图

最后 , 到了楚威王元年至十一年(公元前339年—329年) , 楚国把兵锋指向巴国最后一道盐泉 , 很快攻占今重庆巫溪县、巫山、奉节县一带 , 置为巫郡 。至此 , 巴国三大盐泉已经全部被楚国占据了 。
在楚国蚕食巴国疆域的时候 , 商鞅变法后的秦国 , 则是在蚕食魏国、韩国、赵国等诸侯国的疆域 。当然 , 秦国此举 , 也遭到了山东六国的警惕 。于是 , 在公元前318年 , 之一次合纵攻秦之战正式爆发 。虽然在这场战役中 , 秦国打退了魏国、韩国、赵国等战国七雄组成的联军 , 不过 , 这也促使秦国放慢了东进中原的脚步 。在此背景下 , 秦国也将目光投向了巴国 。
公元前319年冬 , 巴国和苴国联合 , 巴国欲灭充国 。而蜀国和充国结盟 , 两国抵御巴国 。巴国在公元前318年灭掉了充国 , 随即又被蜀国击败 。苴国向秦国求救 , 这正好给了秦国进入巴蜀之地提供了机会 。
巴国和蜀国  巴国

文章插图
于是 , 公元前316年 , 秦惠文王派著名谋臣张仪、大夫司马错、都尉墨獾等领三十万大军入川援助苴国 。秦国在公元前316年春灭掉了苴、蜀两国 , 同年 , 秦国顺手灭掉了巴国 , 从而占据了四川盆地 , 获得了安定的后方和优势战略地带 , 为日后扩张进攻楚国打下了基础 。对此 , 在笔者看来 , 巴国和楚国同样位于长江流域 , 但是 , 前者位于后者的上游 。所以 , 秦国消灭巴国之后 , 自然可以顺流而下 , 直接威胁到楚国的腹地 。到了周赧王三十六年至三十七年(前279年-前278年) , 秦国名将白起就鄢郢之战攻破楚国别都鄢(今湖北宜城东南)、都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 , 重创楚军主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