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当年那些学霸,是怎么沦为社会底层的?( 三 )


他害怕失去国企身份 。 这更可笑了(当时有这种想法的人很多) , 现在那种身份一点用处都没有 。
第三条路 , 考公 。
当时的竞争不算激烈 , 他又有211重点大学的底子 , 考几年上岸的几率还是很大的 。 就算他笨的不得了 , 现在再不济也是个正科级干部吧?若能考入省级部门 , 早就是副处职务或待遇了 。
现在总结的话 , 就这位同学的人生之路有以下几个值得深思的地方:

1、抱残守缺 , 不能及时转变发展路径 。
2000年左右国企改革 , 大量地方国企重组 , 抓大放小 , 人生之路被改变的人不计其数 。 作为大学毕业生 , 应该及时转换思路 , 寻找新的发展路径 。
2、年轻人的通病 , 不知道居安思危 。
20多岁该努力的时候你退却 , 该奋斗的时候你躲起来 , 以后有你受罪的时候 。
3、缺乏终身学习、持续奋斗精神 。
高考是很难 , 考研也很难 , 但并不是说 , 你过了这个坎就一劳永逸了 。 世上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情 , 人活着就是不停地努力 , 要有持续学习的精神 。
当然 , B以当年学霸的资质沦落到今天 , 也不能全怪他 。
我之所以比他强 , 在于及时躲进了体制 , 而近20年来 , 体制内外的身份差异是造成个体际遇巨大差异的原因之一 。
所以并不是我聪明 , 而是我运气好 , 选择对了路而已 。
选择永远比努力更重要 。 就像你在房价起飞前买房 , 躺着就把钱赚了;你要是选择A股 , 可能再努力也是赔钱!!
当然 , 我的这个同学自身问题也不少 , 大家见仁见智 。

职称|当年那些学霸,是怎么沦为社会底层的?
文章图片

第三个:学生C
知识分子家庭出身 , 复读过 , 年龄较大
我由于刚入职 , 担任他们班主任一年 , 所以接触较多 。
C属于家庭条件相对不错的 , 父母是知识分子出身 , 在我的印象里属于没受过什么磨难的 。
毕业后依托父母的资源 , 进了当地一家商业银行 , 当时银行的待遇是相当好的 。
讲这个学生的经历 , 目的是讲解脾性与职业之间的匹配问题 , 这个学生当时不如意的状态 , 并不是不努力 , 而是性格与职业不吻合 , 导致发展不理想 。
就我这么多年的教学生涯的总结 , 学生的脾性基本上有以下规律(说的是普遍性 , 不排除个案的特殊性):
1、从小在农村(经济条件较差)长大的孩子 , 交流能力较差 , 在一个新环境中 , 很难快速地拉近与其他人的心理距离 。 但是这类学生的优点也很明显 , 就是踏实肯干 , 领导布置的任务无条件服从 。
2、干部家庭(父母)出身的学生 , 一般口才都不错 , 沟通能力强 , 做事稳当 , 就是常说的情商高 。 但有时候过于圆滑 , 反而讨人厌 。
3、企业主(或经商 , 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出身的孩子 , 性格一般很外向 , 能迅速融入新环境 , 善于与人沟通 , 甚至和同学经常吃吃喝喝K歌 。 缺点就是吃苦和耐压能力较差 。
4、城市中产特别是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孩子 , 对人较淡漠 , 与人交往偏冷 , 自信甚至固执 , 和其他人的关系分得异常清晰 , 过于认真 , 比如吃饭必AA , 工作中超出工作范围的事情一概拒绝 , 不会见风使舵;优点呢 , 不卑不亢 , 认真 , 做事有韧性 。
再次说明 , 以上只是我总结的一般规律 , 并不绝对 。
为什么啰嗦这么多呢?因为C就是第四类性格的 , 入职银行的第一个岗位 , 是柜员 。 做过柜员的朋友 , 估计马上内心升起一股莫名的酸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