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双减”为学校教育打开新空间
什么是正确的教育 , 如何把教育做正确 , 这是每一位办学者必须正视的问题 。 之前 , 中小学校因为无力对抗不良办学环境之下的“减负”阻力 , 难以把持中小学教育走向正确的轨道 。 此次出台的“双减”政策切口小 , 配套的实施细则相对具体、针对性强并且具有可操作性 , 这为中小学教育的健康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
当然 , “减负”不是发几个文件就能实现的 , 还是要依靠中小学校自身的力量 。
要与“误会的励志”作斗争 。 历史上有“头悬梁、锥刺骨”的经典故事 , 舶来文化中有“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 , 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等流行语 , 使得人们把希望寄托在“刻苦努力之后必定产生教育奇迹的神话”之中 。 虽然 , 反复练习是获得学业进步、事业成功的重要途径 , 但是仅靠真诚的愿望与刻苦努力的练习 , 并不能够保证人人成功 , 关键前提在于教育和引领的正确 , 在于正确发展目标、教育内容和方式之下的“正确练习” 。
教育有自身的规律与逻辑 , 它的独特功能在于唤醒潜能、安顿人心、奠定社会基本的秩序 , 而不是空喊口号 , 营销某种“教育奇迹” 。 正如北京大学教授刘云杉所说 , “教育需要在多重诉求、多重张力之间维持一个‘谨慎的平衡’ 。 追求教育平等 , 不是要出一份人人都能考到100分的简单试卷 , 也不是把不同资质的孩子都卷入到全面竞争当中” 。
要寻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 , 关键是要落实在学科教学中 。 教学是复杂的 , 怎样的教学才是优质、有效的呢 , 学科教师到底该怎样教学?关键在于如何把握现实 , 针对学生现实和学科教学现状 , 基于实践和自身实际开展研究 , 明晰教学目标 , 开发有效的教学策略 , 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 。
学生的学业成绩与资质、动机有关 , 学生的学习能力倾向即掌握一项学习任务所需要花费时间的多少是有差异的 。 即使是最好的教学条件 , 也总会有1/3的学生难以达到教学目标 , 以教育的条件平等去实现学业成绩的“齐步走” , 无异于螳臂当车 。 美国学者舒尔曼在《实践智慧》一书中写道 , 当“学习慢”的学生被给予了学习数学课程中通常所分配的更多时间后 , 他们在“学校数学学习小组”中取得了跟一般学生一样的成绩 。 这是值得重视的普遍的教育原理 。 一个人的能力倾向并不决定他能学会知识的数量 , 而只是决定他在那种学习中所需要花费时间的多少 。 为此 , 要重视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和课后服务 , 以防范“学业落后的学生”频频冒出 。
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特长 。 当下 , 学习正在从固定学习转向泛在学习 , 从储备性学习转向即时学习 , 从寻找答案的学习转向寻找问题的学习 , 从接受性学习转向批判性学习 , 从个体学习转向合作学习 , 从烧脑学习转向具身学习 , 从线下学习转向线上与线下融合性学习……学校里的生活远不止学习书本知识 , 还有与增长见识有关的生活、生存以及拓展想象力的一系列活动 , 除了将学生控制在课堂内开展限制性学习 , 还有更多的自由学习需要中小学组织力量去探究和研发 。
“双减”并不是去改变“龟兔赛跑”的客观结果 , 而是去挖掘“龟的其他优势和其他方面更好的发展” , 在承认天赋资质、优势特长的前提下 , 我们不要去责问学业上的努力不够、指导不力等方面的是是非非 , 而要通过开发多元化的课程、研制高水平的教学与学习技术 , 强化每一个学生自身特长优势 , 进而建立指向未来的发展目标 。 3点半后的托管 , 给学校教育的精彩打开了新的空间 , 这个空间应当指向学生生活和自由的选择性学习 , 而不是变相加重学业负担的开始 。
推荐阅读
- 招聘|学历重要还是能力重要?
- 教师|北大韦神“真实处境”跌下神坛,学生退课,班级人数不到10人
- 安徽|海南一大学生不知安徽省会,连猜两个都不对,直接“得罪”两个省
- 考研|“考研初试第三被刷,只因没提前联系导师”,知情人道出其中实情
- 基础教育|又一“铁饭碗”招聘,工作稳定福利好,有望拿50万安家费和补贴
- 考试|“考第一请吃海底捞”,考试成绩出来后,老师感叹:是给自己挖坑
- 教育部|终于轮到高中生“减负”了,教学进度将大幅调整,教育部已有通知
- 质量|学校有规模,教育才有质量,解决乡村“麻雀小学”问题,刻不容缓
- 公司|成人学历培训机构虎硕教育停止营业:运营压力大不堪重负
- 教育|《新机遇下职业教育的增速与展望》论坛实录-于红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