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把孩子“放归”大自然中成长
“双减负”政策下的第一个暑假 , 从课外补习班负担中解放出来的孩子们有了更多在大自然里“肆意撒野”的时间 , 听雨观潮、夜探动物、观察昆虫、太空寻星……家长们给“不补课”的孩子创造多种选择 , 丰富他们的假期生活 , 为的就是培养孩子全面健康地成长 。
? 寻找写作“源头活水”
暑假没了课外补习班 , 第二十中学附属小学五年级女孩嘉嘉也有了第一次去杭州爷爷奶奶家度假的机会 。 不过 , 假期过半时 , 按照本市疫情防控要求 , 她余兴未尽地返回了家 。 “我是7月15日去的 , 待了半个多月 , 感觉没玩够 。 ”嘉嘉说 , 她去和回都是一个人坐飞机 , 爸爸妈妈夸她很独立 。
“爷爷带我去了西湖和周边 , 主要是寻找苏东坡在杭州的足迹 , 还去看了钱塘江潮水 , 只是还没到最佳时候 , 潮水没有电视里的大 。 ”嘉嘉回到家 , 不停地与班主任语文老师通微信 , 说她寻找到了写作的“源头活水” , 想穿越千年宋代写一篇“苏东坡一日” 。 她问老师 , 习作的开篇可不可以这样写:8月24日 , 920年前的这一天 ,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安详地闭上了眼睛……嘉嘉和爷爷来到西湖边的钱王祠 , 她看到苏东坡为吴越国钱王所写的大字楷书碑《表忠观碑》 , 这块碑文诠释出他的政治观点——保境安民让百姓安居乐业的人才是英雄 。
于是 , 嘉嘉开始想象千年前大文豪的平常一日 , 在她看来 , 苏东坡主政杭州的一天也许是这样度过的:上午在凤凰山顶官府办公时 , 针对突如其来的疫情 , 他献出五十两黄金 , 颁布了平抑米价、施粥舍药、设置宋版火神山医院“安乐坊”三招之策;下午主持州试之余 , 他站在望海楼中闲看钱塘江潮头 , 用长焦镜头般的文字记下《望海楼晚景五绝》;晚上下了班 , 去凤凰岭龙井村拜望高僧辩才 , 与这位“龙井茶鼻祖”品茗参禅 , 秉烛夜谈;深夜回到家 , 他仍会坚持读书 , “披展至倦而寝” 。
嘉嘉特别喜欢苏东坡的这句名言:吾上可陪玉皇大帝 , 下可陪卑田院乞儿 , 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 “他的朋友圈很豪华 , 什么人都有 , 交友不看地位看趣味 , 追求思想的快乐 。 ”嘉嘉告诉老师 , 在游览西湖时 , 她反复吟诵苏东坡的千古绝唱“欲把西湖比西子 , 浓妆淡抹总相宜” , 虽然生活对苏东坡并不温柔 , 半生不是在被贬 , 就是在被贬的路上 , 但他依然笑看人生 。 “苏东坡深深感染了我 , 失意也能活出诗意人生 , 他身上有着浓浓的乐观主义的味道 。 ”嘉嘉说 , 这次“约会”苏东坡 , 使她感觉自己的写作灵感像泉水一般涌了出来 。
? 探寻夜行动物“狂欢”
夜幕降临 , 喜爱夜行的动物纷纷出动 , 开始了一场“狂欢派对”:鸣蝉完成破壳羽化、东方铃蟾在水塘里游泳、蛐蛐在草丛里低吟……晚上8点 , 在蓟州区的暑假野外拓展夏令营 , 和平区西康路小学六年级女孩嘉忆和一群小伙伴 , 戴着头灯 , 穿着反光背心 , 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 , 踏上一条探寻夜间小动物的奇妙之旅 。
在两个小时之内 , 大家要徒步完成一条来回长约3公里的山路 , 沿途会经过树林、水塘、沟壑 , 走在林间小路上 , 嘉忆看到 , 一会儿有只蛐蛐就在路面上蹦跶 , 一会儿脚下有几条千足虫挡住了去路 , 一会儿有只田鼠从身边跑进洞中 , 带队老师见状会停下脚步 , 给大家讲它们的特征和习性以及蛐蛐和蝈蝈的区别 。 遇到水塘的时候 , 老师会提醒仔细观察 , 也许就能发现与环境融为一体的东方铃蟾 。 在一棵树干上 , 老师竟然幸运地发现了一只正在夜间蜕皮羽化的鸣蝉 。 羽化过程时间很短 , 嘉忆目不转睛地盯着 , 眼睛里充满了好奇 。 她看到 , 鸣蝉的背部会慢慢裂开一条缝 , 然后绿色的成虫慢慢钻出 , 最后展开双翅 。 看完 , 嘉忆激动得差点掉眼泪 。
推荐阅读
- 设计|变作业“痛点”为学生成长“亮点”
- 青少年|以闲暇教育促进青少年全面成长
- 大学生|名牌大学生到福耀求职,曹德旺把简历丢进垃圾桶,竟安排他去拉板车
- 儿童福利院|泪奔!山东这位“妈妈”,养了1029个孩子
- 维修|把专业和课堂建在“产业链”上
- 陌生人|孩子不愿与人打招呼,就是没礼貌?原因没那么简单!
- 时间|寒假直播伴读|每天35分钟,21天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
- 攻略|表扬孩子也有技巧?这份攻略快收藏!
- 青少年|9岁是孩子成绩分水岭的关键年, 耶鲁大学青少年发展研究的启示
- 疫情|给“宅”家的孩子上一堂“劳动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