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帖拓本》-王羲之作品赏析

《十七帖拓本》是王羲之创作的风格的作品,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篆刻题材的作品,《十七帖拓本》的尺寸26x456cm,使用水墨,纸本,目前该作品由上海博物馆保管 。【《十七帖拓本》-王羲之作品赏析】
《十七帖拓本》
《十七帖拓本》作品赏析作品名称:《十七帖拓本》
作者名称:王羲之
收藏地点:上海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共有132件藏品)
十七帖拓本是王羲之创作的风格的作品,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篆刻题材的作品,十七帖拓本的尺寸26x456cm,使用水墨,纸本,目前该作品由上海博物馆保管 。
《十七帖》是王羲之草书的代表作之一,因卷首由“十七”二字而得名 。此帖为一组书信,据考证是写给他朋友益州刺史周抚的 。书写时间从永和三年到升平五年(公元347-361年),时间长达十四年之久,是研究王羲之生平和书法发展的重要资料 。原墨迹早佚,现传世《十七帖》是刻本 。唐张彦远《法书要录》记载了《十七帖》原墨迹的情况:“《十七帖》长一丈二尺,即贞观中内本也,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三字 。此帖风格冲和典雅,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绝无一般草书狂怪怒张之习,透出一种中正平和的气象 。南宋朱熹说:“玩其笔意,从容衍裕,而气象超然,不与法缚,不求法脱,其所谓一一从自己胸襟流出者 。”全帖行行分明,但左右之间字势相顾;字与字之间偶有牵带,但以断为主,形断神续,行气贯通;字形大小、疏密错落有致,真所谓“状若断还连,势如斜而反直” 。
《十七帖拓本》作者介绍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原籍琅邪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后官拜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 。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 。

王羲之书法师承卫夫人、锺繇 。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王羲之在书法艺术史上取得的成就影响巨大,被后人誉为古今之冠,尽善尽美 。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他的作品已无真迹传世,著名的《兰亭集序》等帖皆为后人临摹 。而代表作《兰亭序》更是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
李志敏评价:“王羲之的书法既表现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简淡玄远,又表现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基础的冲和 。”
以上就是关于《十七帖拓本》作品的详细资料,感谢各位网友的支持,分类百科网为您提供更多作品的详细信息,欢迎各位补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