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丧”文化做营销?看了这些案例——算了,你也学不会

从2016年红极一时的“葛优瘫”到“一言不合就斗图”的当下 , 从村上春树的“小确幸”到由此衍生的“小确丧” , “丧文化”成为一种流行符号 , 它披着泛娱乐的外衣正获得越来越多年轻消费群体的关注 。
在时下的互联网上 , 丧文化已经成为一种显性的文化潮流 ,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习惯用“丧”来描述自己 。 社交网络的力量又加深了它的传染力 , 就像病毒一样扩散 。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有哪些好看的负能量电影?“获得了近3000个回答 , 300多万的浏览量 , 回答中推荐的电影大部分都有”丧“的意味 。
【如何用“丧”文化做营销?看了这些案例——算了,你也学不会】

如何用“丧”文化做营销?看了这些案例——算了,你也学不会

文章插图

究竟何为丧文化?
事实上 , 丧文化一词并没有准确的定义 。 有人称其大致是指今天的一些年轻人热衷颓废和绝望 , 并着力表现那种麻木不仁、冷漠无情、行尸走肉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 。
但深究起来 , 这种文化正是那些不停地经历着加班、睡眠不足、买不起房、没时间谈恋爱的90后的“空巢青年”的积愤与怨念 , 进而发出的自嘲式的调侃 , 也可以说是一种温柔的反抗 。
说到底 , “丧文化”是年轻人借助互联网宣泄负面情绪的一种形式 , 这些喊丧的年轻人 , 其实依然在卖力工作生活 , 挣扎于眼前的苟且 。
如何用“丧”文化做营销?看了这些案例——算了,你也学不会

文章插图

丧文化为何流行?
城市化大潮催生人口迁徙的巨浪 , 裹挟着无处安放理想的青年 , “焦虑”已经成为当代青年的关键词 , “寂寞”成为了他们的标配 。
用心理学人士的话说 , 主体通过这样的表层自我否定 , 似乎可以起到“堵住他人之口”的效果 , 减轻或免受他人攻击 , 以避免可能带来的更大痛苦——“我都承认我是个废物了 , 那你还能怎样对我的人生指手画脚呢?”
丧文化营销案例
UCC咖啡
如何用“丧”文化做营销?看了这些案例——算了,你也学不会

文章插图

日本品牌UCC咖啡为了宣传自己的新品无糖黑咖啡 , 采用了这种“丧文化”营销策略 。 通过与Facebook“每天来点负能量”的网红林育圣进行合作 , 将负能量语录印制在产品外包装上 , 打造每天来点负能量 , 从而俘获了一大批粉丝 。
丧茶
如何用“丧”文化做营销?看了这些案例——算了,你也学不会

文章插图

4月底网易新闻和饿了么联手推出一间只营业4天的快闪店——“丧茶” , 门店装修风格主打黑色 , 给人阴暗感 , 门口站着一直表情悲伤的羊(参考悲伤蛙) , 它的文案更是充满负能量 , “你的人生就是个乌龙玛奇朵”、“你不是一无所有你还有病啊乌龙茶”......
“消极杯”
如何用“丧”文化做营销?看了这些案例——算了,你也学不会

文章插图

台湾的月叶红茶和网红插画家“消极男子”合作的“消极杯” , 其每一杯奶茶上都有超级消极的“段子”和淡漠的人物表情漫画 , 如“体重 , 不会因为少喝一杯饮料就变轻” 。 如此脑洞大开的负能量 , 不仅没有令消费者产生反感 , 反而引起围观 , 一时成为“网红”奶茶 。
爱无能小酒馆
如何用“丧”文化做营销?看了这些案例——算了,你也学不会

文章插图

比起性无能 , 爱无能更可怕 。 在爱无能小酒馆里 , 随处都能见到反鸡汤元素:三分钟热度马天尼、百年孤寂纯黑啤、 50%暧昧水果酒 , 这些爱物无能的典型症状化成一杯杯鸡尾酒 , 字字扎心 。 开业现场不少网友表示 , 作为一个深度爱无能患者 , 却被这满满的负能量治愈了 。
没希望酸奶
如何用“丧”文化做营销?看了这些案例——算了,你也学不会

文章插图

这家创意团队是成都某著名乳品企业做的一次成功营销 , 他们自行印刷了很多“没”字贴纸 , 潜入便利店 , 趁店员不注意把“新”涂成了“没” , 他们还设计了自己的系列海报和文案 。
如何用“丧”文化做营销?看了这些案例——算了,你也学不会

文章插图

说了这么多 , 你一定要问我怎么和化妆品行业联系起来?怎么用呢?
这里有一个例子 , 就在你身边!
拉芳
如何用“丧”文化做营销?看了这些案例——算了,你也学不会

文章插图

6月2日 , 网络上的一组动态“丧海报”吸引了大众视线 。 自带的灰色忧郁系画风 , 让年轻人扎心的丧文案 , 难道又是“丧茶”作妖?仔细一看 , 竟是国民洗护发品牌拉芳为其第一个品牌日“66顺发节”出的一组海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