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很多时候,我们的苦恼就是看不清事情背后的原因 , 拿自己惯常的知见来判断、衡量人、事、物的是与非导致的,更可悲的是我们还不自知 。
孔子与颜回、子贡、子路等弟子被困于陈、蔡期间,曾绝粮七天 。子贡费了许多周折才买回一石米 。颜回与子路在破屋墙下做饭,有灰尘掉进饭中,颜回便取出来自己吃了 。子贡在井边远远望见,很生气,便跑去问孔子:“仁人廉士,穷困时会改变自己的节操吗?”孔子反问:“改变节操还叫仁人廉士吗?”子贡说:“像颜回那样的仁人廉士,也不会改变节操吗?”孔子说:“是的 。”子贡便把自己看到的情况告诉了孔子 。
佛门里 , 管这种观察别人的过失而心生不满的行为叫观过 。故事里 , 子贡对颜回观过,心生不满,甚至嗔恨,其实受苦的却是他自己 。
请想一想 , 如果你是子贡 , 你会如何平复自己的观过情绪呢?
【天天学佛:喜欢对别人“观过”,最终受苦却是自己】 办法有很多:或者你就相信他这么做一定是有原因的;或者自己主动去观察了解 , 找到背后的原因;或者告诉自己 , “如果我去观过就会自己把自己弄得很苦,我不要观过 。”
而故事里,孔子却说:“我相信颜回之仁已经很久了 。你虽如此说,我仍不会怀疑他,这里边必定有缘故 。”
孔子把颜回叫到身边说:“日前,我梦到先人,大概是想启发帮助我 。你把做好的饭食拿进来,我将祭奠先人 。”颜回对孔子说:“刚才有灰尘掉进饭里,留在锅里不干净,丢掉又太可惜,我就把它吃了,不可以用来祭奠了 。”
故事到这里,事情就很清楚了 。
很多时候,我们的苦恼就是看不清事情背后的原因,拿自己惯常的知见来判断、衡量人、事、物的是与非导致的,更可悲的是我们还不自知 。
佛法讲,凡夫习惯了从“我”的角度出发 , 去观察外在的人、事、物,并得出相应的种种感受 。殊不知 , “我”就像一个哈哈镜,客观与真相在里面有着种种颠倒之相 。
所以,在了解事情的真相之前,我们不要轻易判断是非 。
既然“我执”让人颠倒,佛法里就讲“破我执” 。如果我们能时时处处地从“他”的角度出发,便能破除对自己的执着 , 更加客观地去观察和体会周围的人、事、物,认识到更多真相 。
当然 , 要从“他”出发 , 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但是,从“我”出发,则我会被“我”欺骗;从“他”出发,则我最终能得到快乐 。还有什么比快乐更诱惑人的呢?
其实很简单,换个角度,乌云上面就是阳光 。
回向:
愿以此传播功德,回向给所有看见此文的朋友们,以及您们的父母亲友 , 愿都能健康长寿,违缘消灭,顺缘增长,六时吉祥 。祝愿我们的祖国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繁荣富强 。
- END -
推荐阅读
- 天天学佛:发长远心去解决无限的痛苦
- 一周更新几集几点更新 我喜欢你更新时间什么时候大结局
- 纯妃到底喜欢谁 延禧攻略纯妃和皇后真实关系是什么
- 三国机密之潜龙在渊的演员 三国机密之潜龙在渊演员表檀健次曹丕喜欢谁
- 帝旭和缇兰最后在一起了吗 斛珠夫人帝旭最后喜欢谁
- 小说中帝旭最爱谁 《斛珠夫人》帝旭喜欢紫簪为什么娶了海市
- 睡眠面膜可以天天做吗 白天可以做睡眠面膜吗
- 鱼幼薇最后结怎么样 《雪中悍刀行》鱼幼薇喜欢徐凤年吗
- 银尘到底喜欢谁 爵迹临界天下银尘结局是什么最后死了吗
- 萧霁官配是屠丽吗 《眷思量》原著小说萧霁喜欢的人是谁